中国的道家与儒家
龙凤剑客 文
道家与儒家,从入世的角度,道家注重变通革新,儒家注重循序治理。所以社会变革时期,道家人出山较多,姜尚、诸葛亮等均是此例。道家的变革思想就会大行其道,就连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也崇尚研习易经,倡导变革。当天下大定,道家隐,儒家出,以治理天下。儒家崇尚个人应遵守在家庭、国家制度的不同地位。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应该通过某种有序固定的方式进行,如后世的科举制度等。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西周时期,建立西周王朝之前,周文王为了强大周朝的实力,力请在蟠溪垂钓的姜尚出山,后来依靠姜太公打败殷商纣王,姜太公也因此留下著名的兵书六韬给后世。姜尚即早期的道家人士,由此可见道家、兵家本是同源。在西周分封建立后,西周的治理便落到周公旦身上,俗称周公。周公尽管权重一时,却忠心耿耿地扶佐年幼的周成王,评定王室内乱,制定“礼”、“乐”,从此天下大治。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即孔子的故乡,因此周公的治理,也就成为后世儒家治理天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典范。
西汉早期,为了突破前秦的框架,进行社会经济政治的改革,汉文帝启用了黄老道家思想,开创了文景之治。可见,在朝代更迭或社会变革时期,道家思想为变革提供了指导意义。可是任何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往往会对社会的生产运作、人民的生息,产生较大的冲击和一些负面影响。无休止的社会化的变革,老百姓也会吃不消。最好的例子就是九十年代俄罗斯东欧的改革,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改革,一项未完成就接另一项,改革的幅度过大、过多、过快,导致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准大幅下降,社会动荡不安,直至今日。而与之相比,西汉王朝在文景的休养生息之后,慢慢进入到了较为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当汉朝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开始独尊儒术。一旦社会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儒家的治理就显的更为合理。
儒家之所以更为盛行,是由于太平时期社会制度的需要。毕竟社会制度确立后,稳定渐进的发展便是社会的根本机制,这就需要大众遵循规矩行事。而这种制度能够运作的最根本前提,就是对广大民众的教育。由此产生了和平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普通大众的的主要教材以及社会精英治世的思想理论基础。因此儒家的这种建立稳定社会制度的做法和理论,在太平时期的中国社会,影响极大。其实这是社会发展到某种阶段的必然需要,不能仅仅被指为是统治阶级服务所需要的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天,经过了内战、文革和改革初期后的中国,儒家有复兴的趋势的原因之一。即便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以极为强大的教育机制,让普通大众都接受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运作的意识形态,而不是教育大众起来天天“造反”。这也是为何冷战时期,意识形态是美苏两大阵营,除了经济和军事之外的主要对抗领域。
相比儒家的有规矩可遵循的特点,道家在入世治理上,讲究变化,讲究前瞻性,讲究兼学各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优秀的政治、经济和管理人才,无不具有这些特点。所以不奇怪道家思想,在当今数字化、制度化的西方商业界,反而大受欢迎的原因。因此在太平时期,道家在一定程度上,依然通过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个人的洞察和变通能力,不是能够通过学校的教育或学习轻易获得,从某种程度上,大众对于这种能力,具有相当的神秘感。就像历代普通老百姓对待道家的态度一样,摸不透、看不懂,从而敬而远之,造成道家在普通民众中间,较为冷落的局面。
道家从古到今,从来没有很固定的修炼方法或社会组织形式,因此在入世政治上,不如儒家。在出世修炼上,又不如佛家寺院制度来的严谨有序。道家大道无形的理论,可能也注定道家本身在社会上,不会固定于一种组织模式和教育方法。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历代道家有如此繁多的门派和修炼方式,随着时间推移,旧的修炼方法渐渐消失,被新的方法逐步替代。
其实在中国,道家无处不在,许多后世济世之法,均来自道家,中医理论基础就是道家思想,不懂道家理论谈中医是不可思议的。中国的兵法、绘画、声律、诗歌、文学、烹调、建筑、历法、天文、地理、农业、风水、命理、伦理等,没有一项是能离开道家基础理论的。电脑的诞生原理来自数学两进制,而两进制又是来源于中国的阴阳理论。没有道家的开明思路,佛家等其他宗教不可能在中国落地。就其原理,中国人的道法无形,道化万物的思想,给与其他宗教的极大的生存空间。而道家行云流水、灵活多变的丰富理论和词藻,成为翻译佛、基督等主要教派圣典的骨架。中国因此成为世界历史上,为数极少的能有多种宗教和平共处的国家之一。由此看来,尽管道家看上去在社会上不是很昌盛流行,但可以说我们天天与道相处。
在下在海外有十五年,常常有西方人问询中国文化。我便随手画一个太极图,然后说,“你能理解这个太极,那么你就理解中国的一切。出世的修炼,入世的治理,均在这个图中。掌握太极,你就能出世入世,随心所欲。打破太极,你就是仙佛,如欲入世,便是济世救人的圣人。中国的一切,都在这个太极阴阳图中。”
由此可见,后世的儒家、道家,无非是中国古代大道思想,在不同社会周期的两种不同的运用形式,循环往复,延绵至今。儒家和道家从一开始,就将易经的阴阳理论奉为各自的基础理论。由此看出,其实儒、道两家,二者“同出而异名”(道德经),根本上还是同源上古的大道思想。易经与道儒两家,本来一家,不必以时间概念来评论谁是谁的来源。中国先古大道,早就存在。不同人对道家、儒家一词在定义上的不同理解,也就产生了先后主次的概念。其实这都是没有必要的分辩,对于理解大道,并没有太大帮助或益处。
~ 文章目录 ~
~ 返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