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墨文章                                                                        
   

诗歌的消亡 诗人的死亡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这诗人他死了,有些年头了,死的时候才25岁,19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25岁时卧轨自杀。我不知道他的这首诗歌写就于什么时候,我也懒得问那些无聊的“考据学者”,以我猜测,应该是他的绝笔。
   
    在书本与资料上,看过许多的天才自杀,在他们人生中最困难最窘迫时,他们往往活着,但在一个清寂而明朗的夜晚,他们却象一片急着回归的落叶——死了。
   
    屈原死了,王国维死了,顾城死了,海子也死了。海明威死了,杰克伦敦死了,川端康成也死了......
   
    中国文人的自杀,大多出于“士可杀不可辱”的傲岸,但我更喜欢日本人对自杀的诠释:死是生之延续,死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种修身律己的行为。
   
    这样说来,自杀是一种悲怆的崇高,这样想来,未免有些肃然,有些欣喜,却没有幸灾乐祸的恶毒。
   
    本来,我习惯了清寂玄谈的网络论坛,譬如有些时候的金庸茶社。在清谈时,最好还有些寒蝉的哀鸣,枯叶凋零时的呻吟,当然,说到酣处,如果你能裸裎浪骸、藐视礼法一回,我也会抚掌应和,不胜雀跃。
   
    我向来对网络文学论坛所谓的教化作用嗤之以鼻,如果说论坛的人气升腾而商机无限,这实在,却不庸俗。当我们有了“酒文化”、“饮食文化”、纪念清兵入关360周年之沈阳“清文化”、关注夫妻性爱的“三角裤文化”“文胸文化”,在步行街找不到公厕的“厕所文化”等等诸如的,那么,我们再加上个“网络文化”,也就不唐突、不过分。
   
    但我总以为,热闹了,那是庙会!
   
    如果网络论坛多几个要死不断气的执迷者,思想偏激或前卫、行事中庸的道中人,书看得少的,看些书,书看得多的,去历练。历练完了,肉体与欲望在世俗中尽量自我放逐,最好是“自杀”,只留些魂魄飘荡于虚拟网络,则论坛幸甚,腾讯幸甚。
   
    对了,还有个诗人没死,他逃去了美国,说他是自我放逐也行,如果美国的华人还会看他那痛苦的诗,恐怕也如同我看西洋歌剧,一脸迷茫却作幸福状,因为,有些诗歌,需要配上些背景才能理解,比如衰败的墙垣,颤动的稗草、唱歌的秋蛩......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作者:遗墨)



       <<<  返回主页



版权所有 遗 墨 (C) ARTSDOME.COM